:::
活動 訪客 - 人事室 | 2022-02-09 | 點閱數: 1364

國家文官學院與臺南市政府每年辦理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相關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相關競賽計畫如下列請點選開啟:

公務人員專書閱讀推廣活動計畫 (或點我開啟國家文官學院網站專書心得寫作競賽專區)

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暨閱讀推廣競賽活動作業規定

臺南市政府 110 年專書閱讀計畫(收件期限延長至 111 年 3 月 31 日止)

國家文官學院專書閱讀最新年度完整書目 https://www.nacs.gov.tw/News_RecommendBook.aspx?n=505&sms=9223

<<特別推薦與分享>> (含讀書會紀錄)

110 年 10 月書目-氣候賭局 (111.01.20 讀書會主題)

氣候變遷是假議題?沒有人告訴你:氣溫升高將加深貧富差距;未來 10 年,熱壓力將使 8000 萬人失業;地球升溫 4 度,全球經濟每年將損失 23 兆美元!
  工業革命以來,地球逐漸升溫,溫室效應造成大自然反撲,近年來的天災屢屢刷新氣象紀錄。氣候變遷給人類社會和自然系統帶來重大風險,嚴重改變世界風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氣候變遷經濟學之父 William Nordhaus 警告:我們已經進入規模至為龐大的氣候賭局,還孤注一擲,拿全球暖化作為豪賭的賭注!他建立了世界第一個整合模型,解釋經濟活動與氣候變遷兩者之間複雜的交互影響關係。呼籲世界各國必須盡快聯手減碳,離開這座局勢險峻的氣候賭場,為下一代之後的子子孫孫,守候我們美麗的星球。

110 年度推薦經典-老殘遊記

諷刺小說盛產的時期是晚清,那是一個內部政治腐敗、外有列強環伺的時代,時事批評的小說蔚為風氣,成為當時文壇的一種特 色。

  《老殘遊記》即是當時的劉鶚所著,以第三人稱的觀點隨著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遊歷,雖然老殘叫做「老殘」,但他實際只有三十多歲,博學多聞、閱歷豐富, 因為無意做官而選擇搖鈴噹行走江湖,到處行醫救人;故事跟著主人翁展開,途中見到「清官」固執愚昧、草菅人命的真面目,記下所見、所思、所言、所行,富有 憂國憂民的情懷。

【作者簡介】劉鶚 (1857-1909)
江蘇丹徒人。原名孟鵬,字雲博;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別署洪都百練生。自《老殘遊記》始也,成為我國近代著名小說家,博學多才的他特別喜歡研究碑帖、字畫及善本書籍,在金石領域的造詣相當高;也精於數學、醫術、水利等自然科學,應用在治河建立很大的功勞。他積極刊佈甲骨文資料,推動甲骨學研究的發展,西元 1903 年出版的《鐵雲藏龜》一書,是甲骨學史上的第一部著錄,對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有很大的貢獻。

110 年 04 月書目-關於工作的 9 大謊言 (110.02.19 讀書會主題)

有些聽起來像是工作生活的基本事實,其實全部都是謊言。作者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職場上有 9 大謊言,它們是遭到曲解、不完善的假設,是錯誤的思想,很容易導致職場機能障礙、員工氣餒,最終導致工作場所黯淡,團隊無法達到高績效。這些謊言包括:
「人們在意他們為哪家公司工作、第一流的公司把目標層層下達、最優秀的人才是通才、人們需要反饋、人們具有潛力、工作與生活平衡最重要……」。
  打破謊言,妥善掌握團隊能力和凝聚力,聚焦為人員提供即時、可靠的情報,致力於協助夥伴找到工作的目的與意義感,並且適切關注同事,這些才能夠有效幫助工作與人員的運作。

109 年 09 月書目-21 世紀的 21 堂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 哈拉瑞

在《人類大歷史》,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識,深刻闡述了人類簡史;
在《人類大命運》,哈拉瑞則以他「先見之明」的睿智,為我們預示了未來簡史。
而在這本「人類三部曲」的第三部《 21 世紀的 21 堂課》,哈拉瑞聚焦於此時此地,
關注的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科技為社會帶來的巨大顛覆與重塑,
以及川普粉墨登場、難民湧入歐洲、恐怖攻擊迭起、假新聞到處流竄……
世事紛紛擾擾之際,我們應該思索、也應該教導孩子的 21 項核心課題,

諸如:
♦ 天然愚蠢遇上人工智慧,人類還剩下什麼能力勝過人工智慧?
♦ 系統性大規模失業危機無可避免?「無用階級」將大量暴增?
♦ 社經精英不再剝削勞工了,因為已不需要這些「無用階級」?
♦ 我們該提防機器人,還是該提防機器人的主人?
♦ 資產誠可貴,資料價更高?擁有資料數據者,得天下?
♦ 你真以為有「自由意志」?還是改聽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就對了?
♦ 神有兩種,你相信哪一種?信眾的行為決定了神的價值?
♦ 假新聞萬世永存?宗教神話就是流傳千年的假新聞?
♦ 恐怖主義是全球政治問題?宗教問題?還是社會心理機制問題?
♦ 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實現正義?
♦ 如果世間皆是虛假,「自我」也是虛構的故事,那麼人生意義何在?

《 21 世紀的 21 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是洞悉世局變幻、洞察社會趨向、洞燭心靈深處的必修課。

 

109 年 01 月書目-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本書特色

◎亞里斯多德是最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哲學家
  以人類經驗為本,強調理性思考、主動作為、實踐良善,考慮個別差異、注重平衡中道……在這個資訊、價值倏變的不確定年代,亞里斯多德的哲思宛如一股穩定身心的雋永力量,引領我們在紛擾混亂中回歸本質,確立人生舵向。

◎用現代精神詮釋古哲智慧的人文通識讀本
  作者以充滿現代精神的詮釋,引介古哲的思考智慧,可做為理想的人文通識讀物,提供讀者學習理性思辨、初探哲學理念的入門管道。

◎以人生關鍵十問完整匯聚亞里斯多德哲思
  亞里斯多德的論述常散見於各書,但少見有系統的解說,本書簡潔有力地呈現亞里斯多德的豐富思想,使讀者隨之推演、思考,感受賢哲智慧與自身生活的緊密連結。

 

108 年 04 月書目-必然

[閱讀心得精彩分享](按姓氏筆畫序)(取自該書 P.7-P.9 , KK 係指作者 KEVIN KELLY)
KK 在數位領域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協助你在不可避免的趨勢當中,找到一個身為人類應該有的「差異化策略」、降低與機器及趨勢的衝突,找到自己與後代的生存方式。——李怡志(網路媒體工作者)

用哲學的觀點解釋什麼是科技是如此困難又讓人心嚮往之, KK 的幾本著作根本打中了這個核心,我因此成為他忠實的粉絲。「趨同演化論」成了我經常用來解釋萬物運作的道理,但也因為有一點特別,所以分享給朋友時,需要多一點說服與耐心。這個難懂的語彙現在也被 KK 趨同演化成「必然」這兩個字,也隨著人工智慧的飛快進化,更讓人容易認同與了解。了解 KK 的必然,你就必然了解電腦、筆電、手機、智慧型手機、手機晶片微小化、手機晶片裝載在所有產品上、產品聯網、產品收集資料、產品產生認知,最後人工智慧突飛猛進的「必然」了。——吳顯二(癮科技站長)

KK 有系統性地將不同資訊科技發展現象做了歸納、淺顯地說明了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如何把我們的生活逐步引導、形塑成「去中心化」卻又「集體」的社會。 Facebook 、 Uber 到群眾募資,是新的商業模式,也是對人類認知行為的一次革命。你的閱讀、消費與收入,都將在位元傳輸與存儲之間被重新定義。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但可能沒有發現,原來它已無孔不入……不管你接不接受,都需要好好面對。——烏仕明(亞克管理諮詢公司執行長/北京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網路數位科技在過去 30 年來的快速發展已大幅地改變了人類社會, KK 以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分析歸納出 12 種驅動人類社會持續蛻變的原動力和趨勢,頗值得賞讀省思。——陳明義(資策會技術長)

延續《科技想要什麼》, KK 在《必然》裡描繪出在未來科技體更成熟發展後,無處不在的科技流淌在生態圈中,會創生什麼樣的風景,人類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是每一位想窺見未來者都該細讀再三的蟲洞級大作。——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

 

108 年 03 月書目-在一起孤獨

簡介(取自該書封底)

你上一次接到家人朋友的電話是何時?
覺得朋友在臉書上與實際上的個性不一樣嗎?
網路帳號與發文是否不願意讓親朋好友知道?

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
科技給了我們從來沒有過的人際網絡,卻讓每個人更焦慮、更孤單。

這是因為資訊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利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弱化。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 line 群組、許多人會在臉書談公事的時代,人們每天傳簡訊、上社群網站、以打字的方式說了比以前更多的事情,但當需要講通電話、甚至面對面交談時,卻好像失去了相處的勇氣。

研究心理學三十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將網路文化的兩大趨勢在過去十五年中的新變化、新發展進行新的詮釋,當科技能以機器人建立親密關係,又透過網路讓朋友圈一下子拉近時,人們彷彿同時成為了社交達人與孤獨患者。要如何享受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擺脫資訊剝奪的親密感?相信能在閱讀本書後,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名人推薦(取自該書書腰)

台大社會系教授 林鶴玲、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黃厚銘 專文推薦
輔大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家榮 導讀
人渣文本 周偉航、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翟本瑞、強力推薦

107 年 08 月書目導讀分享-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 作者嚴長壽先生一直是位關心臺灣發展的人物。
  • 十年前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提出對臺灣文化觀光產業的發展策略見解,與時俱進是中心思維,並提出具體方法: (1)看見價值所在,(2)認識他我差異,找出自我優勢,(3)不斷提升自我,期待政府能產生全面動能將臺灣的美善推向國際。
  • 本書更加重期望的力道,期待政府能有前瞻思維,重新定位臺灣在世界上的最佳角色,盤點自己的優勢與不足,讓臺灣再度發光發熱,成就人民的幸福感。
  • 從青年、臺灣、地方、宗教等四個部分來說明臺灣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能把握機會轉變的契機。作者提出青年的挑戰是人工智慧的取代,臺灣的挑戰是錯誤的丈量自己,地方的挑戰在於文化精髓的保存與傳承,宗教的挑戰是大師典範的接續;青年的契機在於無法替代的人性與思考能力,臺灣的契機是以小國思維出發與世界做朋友,地方的契機是文化精髓的詮釋與分享,宗教的契機在於核心價值的延續。
:::